在1999年末的《光明日报》上读到张长先生的散文《彩云之南的笑靥》,在欣赏其文彩飞扬之外,真是长了不少知识。文章谈的是山茶花,源流、品种、花色,头头是道。所谈都是云南和南方的物象,本来山茶也是生长于南方的植物。也谈到在日本的流传和在法国的风靡。而且谈到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《茶花女》。我忽然想到,中国是不是也可以说有一个《茶花女》,也是由于山茶花的启发而写成。它就是蒲松龄的《香玉》。这却是一个中国北方的产品了,无论那植物还是人物。
1999年春天我到青岛去一次,到青岛不能不去崂山,既到崂山,自然要去上清宫。此宫经多年的修建,风景果然不错。那些参天古木就非尘寰所能有。走到太清宫大殿前,见到古树之外还有一树曰耐冬。时在4月,暗绿明亮的叶间开着红花。导游说,它这花是从冬季一直开着的,一直到夏天,所以叫耐冬。走进东房,有关于蒲松龄的介绍,其中说到《聊斋》里的《崂山道士》是写这个观里的故事。这我知道。又说,《香玉》一篇也是写这里的事,而且篇中那可爱的“绛雪”姑娘(花精),就是那棵耐冬树。有这一说,我又到院里把它仔细看了一番。很难说是当年蒲松龄所见的原树原花。但也够引人遐思了。《聊斋》写得多好啊。一开头就写得引人:“耐冬高二丈,大数十围,牡丹高丈余,花时璀璨似锦。胶州黄生,舍读其中。一日,自窗中见女郎,素衣掩映花间。心疑观中焉得此。趋出,已遁去。”以下就是一男恋二女的故事。妙的是,后来黄生知道她们是花精,还爱,还恋。他还问:“卿是院中第几株?”很有情趣。我想,在北方,耐冬花能够生长的地方也许只能在青岛一带,尤其在崂山这样伸入海域的地方。这里冬日有温暖的海风保护它,夏日也湿润,宜于生长。似乎在济南一带都不易见到耐冬。我在那一带生活过三年,就没见。当时就令我惊奇的是,导游说,耐冬就是南方所称的山茶,要到冬天才显出它的傲雪姿。在山东其他地方是不易见到的。也许正因此,当年激起蒲松龄先生的创作激情。因为有这么一说,我有了兴趣,就把那耐冬树旁边的说明牌上的文字又细看了一通,并且记下。
我回来查了《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》,山茶确是产于东亚,乔木灌木都有,以美丽的花而闻名。但是山茶并没有“耐冬”一名。再查《辞源》,耐冬是有的,也不是山茶,而是一种叫“络石”的蔓茎植物的别名。它当然不会是高大的乔木山茶。我翻看当时在太清宫特别记下说明牌标出的拉丁文名字,是Camellia,与《百科全书》是一致的。应是山茶,不应是耐冬。但蒲氏就是这么写的,难道蒲氏不知“山茶”的名目?或者是山东一带一直就这么叫它?这就说不清了。但是蒲松龄创造了香玉,一个山茶花的花精,最早的茶花女。不管《百科全书》怎么说,拉丁文怎么写,在这里,以《聊斋》为准,耐冬就是山茶。文学胜过了科学。耐冬,很好听。可惜时候不对,我很遗憾看不到它在雪中的风姿了。